虎媽虎爸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

在香港及亞洲各地,家長們無止境地追求讓孩子進入頂尖大學——但畢業後的去向又是怎樣的?令人驚訝的是,根據CTgoodjobs HK於2020年的報告,47%的香港大學畢業生最終從事與所學專業毫無關聯的工作。讀法律的人成為了科技創業家,主修生物的學生轉行做市場營銷。儘管如此,追逐「名牌大學」的動機卻絲毫未減。

這反映了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:我們把教育視為目的地,而不是過程。教育本應是一個指引方向的羅盤,但我們卻在潛意識裡將其簡化成一個「獎盃」。虎媽虎爸們執著於常春藤名校的學位及完美的成績,卻鮮少反思一個更重要的問題:這些真的能令我的孩子擁有充實且有意義的職涯,活得精彩嗎?

Businessman burying his head under a laptop asking for help 
Businessman burying his head under a laptop asking for help 

Source: iStock

數據反映的事實

  • 根據LinkedIn 2023年的資料,40%的亞洲畢業生在三年內轉換行業。
  • JobsDB 的報告指出,57%的Z世代香港職場人士正積極計劃轉職。  

若你的孩子將來在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上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,那進入一所「好大學」的意義何在?這樣的教育是否真的值得?請記住,教育應該是賦能的,而不是設限的。大學學士四年,但其後的職涯卻可長達四十年。因此,是否升學規劃理應從「職涯自我探索」開始。 

這不只是數據層面的議題。2018年,Amazon 創辦人貝佐斯(Jeff Bezos)在一次啟發人心的演講中曾提及過: 

「我們每個人都有熱衷的事,但那不是由你選擇的,而是它主動召喚你的。關鍵在於,我們是否有意識地去留意並尋找它的存在。」 

「一旦找到屬於自己熱衷的事,那便是人生最寶貴的禮物,因為它不僅賦予我們前進的方向,更賦予我們存在的意義與目標。」 

那麼,我該如何發掘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及職涯使命?我又該如何找到那些真正能驅動我、激發我前進的內在動力? 

自我探索的科學:RIASEC 模型與大數據應用

在現今競爭激烈且快速變動的職場環境中,精準了解個人的性格特質與職涯傾向,已成為制定升學與職涯規劃的關鍵一步。SDS(Self-Directed Search,自我導向探索測驗)便是一項經過數十年心理學研究驗證,並結合現代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專業工具。該測驗以 RIASEC 六型人格職業分類理論為基礎,將人們的興趣與潛能分為以下六大類型:

Holland Code RIASEC 
Holland Code RIASEC 

Source: Grove Education 

  • 實踐型(Realistic):偏好實作與技術操作,例如工程師、建築師
  • 研究型(Investigative):擅長分析與邏輯推理,例如科學家、數據分析師 
  • 藝術型(Artistic):富有創意與美感表達,例如設計師、作家 
  • 社會型(Social):樂於助人並具人際敏感度,例如教師、心理輔導員  
  • 企業型(Enterprising):善於領導與說服,例如創業家、律師
  • 常規型(Conventional):重視組織與細節,例如會計師、資訊系統專員  

這套系統性架構不僅有助於學生認識自身核心特質,更在以下幾方面展現出高度實用性與前瞻性:

  • 大數據驗證與應用:多個國際職業平台(如 LinkedIn、Workday)已廣泛採用與 RIASEC 類似的算法,協助數以百萬計的專業人士與合適職位進行高效配對。
  • 個性化精準導向:透過測驗結果,學生可更清晰辨識哪些領域最能發揮其潛能。例如,一位被評為「藝術型-企業型」的學生,或許在創意產業創業中可取得亮眼表現 —— 即使父母心中希望他成為律師或醫生。 
  • 前瞻性職涯規劃:透過結合當前與未來產業趨勢(如人工智能、綠色科技),測評工具有助學生將個人興趣與新興市場需求有效銜接,實現長遠發展。  

因此,科學化的性格職涯分析不僅是一項輔助工具,更是一個協助學生在人生早期作出明智抉擇、減少錯配風險、提高職涯幸福感的重要基石。 

或許我們該停止單向地要求孩子「讀法律」、「讀醫科」,或「因為高薪而選讀金融」,而是該問一句:孩子夢想中的學科,是否真的與他們的性格優勢及核心價值觀相符? 

SDS 測驗能幫助學生明確這些特質,避免因選錯大學科系而耽誤甚至扭曲他們的40年職涯。 

Happy Man at Work 
Happy Man at Work 

Source: iStock

不是放棄成績,而是重新定義成功

我們的目標,並不是否定名牌大學及良好學業表現的影響力,而是希望你多維度思考「成功」的真正意義。我們相信,升學與職涯規劃不應僅僅以分數和名校為唯一指標,而是應該從孩子的個人特質、興趣與價值出發,尋找最適合他們長遠發展的方向和潛能。如果孩子未來數十年都從事一份無法投入熱情、無法展現所長的工作,那麼即使當初進入了名校,也可能只是換來一段與幸福背道而馳的職業生「捱」。 

與其讓選科與升學變成一場賭博,我們更相信透過科學化的工具與數據分析,可以為孩子帶來更明確的方向。立即為子女預約參加職涯測驗,配合我們內部的大數據職涯配對工具,我們將協助學生: 

  • 以科學與數據取代盲目或非客觀猜測
  • 讓學生及早為未來可發揮潛能的職涯做準備
  • 追求職涯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 

在人生與職場中,活得精彩,永遠比勉強生存來得重要——每天如此,始終如此。 


智禾教育职涯规划师 Herman

Herman 是 智禾教育 (Grove Education) 的创办人及职涯顾问,拥有丰富的国际学术背景。他先后毕业于两所全球顶尖学府:史丹福大学 (Stanford University) 理学硕士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(UC Berkeley) 理学学士。 Herman 热衷于协助年轻人认识自我、探索职涯方向,善于结合其国际教育经验与对个人成长的深入理解,协助学生发掘潜能,制定长远而具意义的职涯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