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 pixel

香港國際學校候補池 vs 候補名單:家長必讀指南

作為教育顧問,我們經常遇到正面對複雜又令人困惑的入學申請過程的家庭。常見的情況之一是:孩子完成了入學測驗,但卻沒有即時獲得取錄,而是被安排進入學校常見的 候補池 或 候補名單。 

這或許令人失望,但若能正確認識這些術語及其運作方式,家長便能更好地管理期望並作出相應規劃。 

Parents felling frustrated when being put into waitlist
Parents felling frustrated when being put into waitlist

Source: Shutterstock

被列入候補池或候補名單代表什麼?

若孩子被列入候補池或候補名單,通常表示他們已經順利通過入學測驗。這本身已是一個積極的訊號,因為並非所有申請者都能走到這一步 — 有些會在第一輪就被淘汰。 

然而,被放入候補池或候補名單並不等於獲得學位保證。這只是表示孩子的申請仍在考慮之中,會隨著學校出現空缺而再次被審視。許多家長也會好奇:這兩個名詞究竟有何不同? 

候補名單 vs 候補池:有何不同?

過去,學校普遍使用 候補名單,暗示存在一個有先後次序的名單。許多家長因此以為,只要孩子排名靠前,就能在有名額時立即被錄取。這種「按序推進」的想像雖然令人安心,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現實。 

如今,愈來愈多學校改用 候補池,原因在於這個說法更貼切: 

  • 候補池不代表有編號的次序
  • 沒有固定的挑選順序
  • 新的申請者甚至可能比等候多月的學生優先獲選 

「池」的概念更真實地反映了情況:所有候選者被放在同一組別,學校會根據多種因素作出決定,而非依次序處理。 

Students being put on waitlist during application 
Students being put on waitlist during application 

Source: iStock 

學校如何從候補池中挑選學生?

家長經常對招生制度缺乏透明度感到無奈。大部分學校的確會有篩選標準,但具體細節卻很少公開。

實際上,招生部門往往會考慮整個年級的平衡與多樣性。常見考量因素包括:

  • 年級中的男女比例
  • 學生年齡分布
  • 種族及國籍背景
  • 學校內是否已有兄弟姊妹就讀
  • 是否具備特殊才能或背景,能為校園帶來更多元價值

因此,候補池中不存在明確的「排名」。孩子可能等待數月,卻在某天突然收到錄取通知,只因新的名額剛好與其背景匹配。

等待的現實:耐心與不確定性

對許多家庭而言,最難承受的是不確定性。孩子可能在候補池中停留數月,甚至數年,仍未能獲得取錄。一些家長選擇翌年重新申請,以保持申請的有效性。

同時,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:孩子雖然「名義上」仍在候補池中,但實際上已不大可能被考慮。這條介乎「候補」與「拒絕」之間的細線,學校往往不會明言。因此,家長必須既保持希望,也要務實規劃其他方案。

家長在等待期間可以做什麼?

雖然沒有任何方法能保證加快進度,但家長仍可採取一些務實行動:

  • 保持與學校聯繫:適度而禮貌地與招生部門溝通,重申對學校的興趣。
  • 探索其他選擇:考慮不同學校,以減少壓力,確保孩子的教育不中斷 
  • 必要時重新申請:部分學校會要求或允許家長每年重新申請
  • 持續支持孩子成長:讓孩子在學術與課外方面持續發展,為未來申請加分

由「候補名單」改稱為「候補池」,提醒我們錄取決定的複雜性,並非依照單純的先到先得原則而定。學校更會根據其辦學理念、價值觀及長遠目標,去平衡學生組成。

對家庭而言,最理想的做法是保持希望但亦要務實。善用這段等待的時間,積極掌握資訊,並規劃其他學校的選擇。子女的教育旅程並不取決於單一院校——通往成功的道路有許多不同方式。

Students should encourage children development 
Students should encourage children development 

Source: Shutterstock

孩子的教育旅程不止於此

被列入候補池或候補名單,並不是旅程的終點,而只是孩子教育道路上的一個階段。教育的成功從來不只取決於一所學校,只要家長保持積極和開放的心態,孩子仍能把握未來的各種機會。 

在 智禾教育,我們專注協助家庭處理入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——從申請策略、面試準備,到如何自信應對候補情況。我們誠邀您立即聯絡我們,獲取專業支援,為孩子的教育之路保持最佳準備。 


智禾教育顧問 Amanda

Amanda擁有豐富的中港兩地學習經歷,自幼成長於多元文化的環境中。她在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完成中學教育,並於香港國際學校繼續深造。其後,她前往英國著名學府Westminster School,取得優異的學術成績。隨著學習歷程的推進,Amanda先後於愛丁堡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及碩士學位,並完成香港大學教育碩士課程。 投身職場後,Amanda 加入香港一所國際學校的入學部門。憑藉逾十年的專業經驗,她對英國、香港及中國內地的教育體系建立了深入理解,尤其專注於香港國際學校及英國寄宿學校的高等教育課程。在其職業生涯中,Amanda 成功協助數百位學生入讀香港頂尖的國際及私立中學,深受學生與家長信賴與好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