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,許多家長面臨本地學校與國際學校的選擇難題。有些家庭孩子先在本地學校就讀,後來考慮轉入國際學校,以提升英文水平、建立國際視野,或為海外升學做好準備。但這個過程究竟是怎樣的?有哪些風險與機會?最重要的是,孩子能否順利適應轉校?

Source: Shutterstock
關鍵入學時機:何時申請最順利
把握申請時機對入讀國際學校至關重要。某些入學年級比其他年級更容易取得學位:
13年制教育(Year 1–Year 13)
- Year 1: 小學入學點,但名額有限
- Year 7: 最受歡迎的轉校年份,許多學校在Year 7擴招,申請通常在小五開放
家長常因本地與國際教育系統的差異而混淆。例如,若等到小六才申請,可能錯過 Year 7 入學窗口。
其他入學點
- Years 8或9: 適合提供IGCSE課程的學校,Year 9為選科年
- Years 10及11: 入學困難,因為已開始兩年制IGCSE課程
- Years 12及13: 通常不接受新生,因A-level或IB文憑課程結構所限
家長為何選擇國際學校
家長通常有以下考量:
- 對本地學校英文教學水準的擔憂
- 孩子的學習方式與本地學校傳統教學、測驗和作業要求不匹配
- 為未來升讀海外學校做準備
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轉校的孩子在本地學校學業表現良好。轉校很少因學習困難或不開心,大多數孩子學業能力佳,並且適應良好。

Source: Shutterstock
本地學生能申請國際學校嗎?
許多人誤以為國際學校只接受外籍學生。實際上,香港所有國際學校均考慮本地學生(包括持香港護照者)申請。雖然部分學校可能優先錄取外籍生,但本地學生並不被排除。關鍵是符合各校入學要求,而不同學校要求可能有所差異。
突破英文挑戰
對本地學生而言,英文通常是最大挑戰:
- 文法能力可能不錯,但創意及分析寫作較弱
- 理解與撰寫不同文體(說服文、創意寫作)較具挑戰
- 英語口語及表達信心可能落後於同齡人
數學能力通常不是問題。這種挑戰並非本地學生專有,即使母語為英文的學生,也可能需要適應國際學校創意及開放式的課程風格。
如何為孩子轉校做好準備
家長應仔細研究目標學校的英文要求。有些學校提供額外的英文支援課程,部分學校則要求完全流利。補習或預備課程可有效增強孩子的信心與準備度。
大多數國際學校都會進行入學測試,因此提前為孩子準備是非常值得的。
孩子在國際學校會遇到什麼
大多數孩子都能順利適應國際學校,他們通常會發現:
- 教學更有趣
- 作業量較輕
- 校園文化更具創意、輕鬆且愉快
然而,適應的難易程度仍取決於孩子的性格和轉校時機。年紀較大的孩子可能會感到文化衝擊,如果習慣於標準答案及結構化任務,國際學校鼓勵主動性、獨立思考和創意,可能會一開始感到不適。

Source: Shutterstock
規劃孩子成功轉入國際學校的策略
從本地學校轉入國際學校是一項重大決定,但只要規劃得當,過程可以順利且積極。掌握關鍵入學時機、準備孩子的入學要求(尤其英文能力),並選擇合適時機,能幫助孩子在更具活力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。
在智禾教育,我們協助家庭處理轉校過程的每個環節,從選擇合適學校及入學時機,到協助孩子準備入學測試和英文要求。立即聯絡我們,獲取個人化支援與策略,讓孩子順利成功完成轉校。